毛概重点
三种题型:
- 名词解释 5道,每道题4分
- 解答题,4道题,10分
- 论述题,2道题,每道题20
导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共三点):
-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 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赋子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
- 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闻述马克思主义,使其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跨世纪发展。
科学发展观: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谱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第一章
-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自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 政治: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毛泽东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 党的建设理论
- 经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 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 军事: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毛泽东系统地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 政治:
第二章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对象、前途、动力、领导力量)
- 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 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 领导力量: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 性质和前途: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 政治: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 经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 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 三大法宝
- 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 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 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第四章
- 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 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 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第五章
- 国民收入再分配原因、途径
- 原因:
- 保证非物质生产部门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 保证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需要
- 建立社会后备资金,以备天灾人祸
- 途径:
- 国家财政收还,以及国家财政预算
- 通过价格体系,调整价格进行利益的重划分
- 部分行业实行服务收费
- 原因:
- 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和作用
- 内容:
- 社会救济
- 社会保险
- 社会福利
- 优抚安置
- 作用:
- 维持社会稳定(社会救济较突出)
- 保证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
- 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 内容:
- 邓小平理论的首要问题
-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即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
-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坚持改革开放
- 美国:面向消费者的市场经济 特征:自由企业制度、完备的法律制度 德国:社会化的市场经济 特征:重视自由竞争、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 法国:计划化的市场经济 特征:高度集权、完备的国民经济计划 日本:协调式市场经济 特征:独特的企业文化(带有东方文化特色)、官民共管
第六章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 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关系
联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两个阶段,总体小康是第二步,全面小康是第三步,二者是前后承启的关系
区别: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小康
全面小康是高水平的,全面的,平衡的小康
第七章
-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只有更加自觉地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化解我国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更好推动我国发展进程,确保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深刻揭示了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关系的方针原则。
本文由作者按照 CC BY 4.0 进行授权